《聯合報》報導:
大師對話 「蘭光明朗」齊聚宜大
【聯合報╱記者王燕華/宜蘭縣報導】
2014/06/10

國立宜蘭大學的「學思林蔭大道」昨揭碑,邀洪蘭教授、名詩人余光中、作家黃春明與中研院士劉炯朗一起座談,展開「人文與科學的對話」。洪蘭說,12年國教使得家長、學生都為怎麼選填志願煩惱,但「人生最重要的在轉折點,不在起跑點」。
宜蘭大學校園內的「林蔭大道」,獲選全台大學10大人氣校景,校方以論語「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」,命名為「學思林蔭大道」,打造一塊石碑,背面各取洪蘭等4人名字的其中1字,刻上「蘭光明朗」4個大字。4人幽默風趣,揭碑、拓印時笑語不斷。
座談會由教育部前部長吳清基主持,洪蘭提及年輕時在美國求學,美國太空人登陸月球,讓她深刻感受到知識的力量,希望學子要感受知識的力量,讀書才會快樂。
洪蘭談及連日來沸沸揚揚的國中會考,她說,漫長人生有如馬拉松,面對轉折點的時候,如何運用智慧,做出對的選擇,才會改變接下來的人生。
余光中分析中文和英文的不同,他說,現在兩岸三地,普遍都有中文能力降低的現象,應該要注意。
有高中生提問,有無方法解決現在社會的問題?黃春明說,每個時代都是不完美的社會,他認為每個人都要盡力,給下一代好的成長環境,且閱讀很重要。
黃春明談到鄭捷案,表示這是整個社會價值觀的問題,他也是社會的一部分,鄭捷這樣殺人,「我都覺得有罪過」,他覺得每個人都要盡棉薄之力,關心下一代。
劉炯朗說,他的人生「失望難免,失敗不存在」,失敗是倒下去就爬不起來,他鼓勵學子們就算跌倒,也要站起來重新出發,或尋找新的方向。
聯合報相關報導網址:
http://mag.udn.com/mag/edu/storypage.jsp?f_MAIN_ID=11&f_SUB_ID=327&f_ART_ID=518483